叶茂中(冲突)读后感
冲突三个中心:
以消费者为中心 —— 制造消费者心理冲突
以竞争对手为中心 —— 制造和竞争对手的冲突
以自我为中心 —— 制造自我的冲突
制造一个问号 ——
凯文·凯利在《必然》中告诉我们:问题比答案更重要;
利用“问题”,能更快速激发消费者的参与感,就像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,号
召全国美国人问自己一个问题:“不要问这个国家能为你做什么,而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
么?”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,就激励了整整一代美国人,让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观、价
值观、变得更加乐于奉献,而非索取,让社会发展得更好。
利用“问题”,能更有效的刺激消费者产生好奇,主动搜寻解决冲突的方法;甚至,你
越是不给他们答案,他们越会主动寻找答案
这就好像甲乙两个同学走进教室,甲告诉乙:刚才班长说了你......
乙听了立马就会很紧张的问:班长说了我什么?
“下课再告诉你......”
甲越是不说, 乙就越想知道,实在憋不住了,就只能下课自己去找班长; 就像消
费者想知道“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?”,就会更快的自己下一个 APP。
制造消费者心理冲突,就是激发了消费者的好奇心,不停的刺激他们去思考:到底
是为什么呢?为什么呢?直到他们主动寻找答案,下载 APP。这样的制造冲突,在世界
杯分秒黄金的传播环境下,更为有效。
各位知道乔丹职业生涯的巅峰,受到哪些人的挑战最多吗?
不是米勒、 马龙、 巴克利、 斯托克顿......而是那些刚入选的新秀。
为什么?
新秀即便无法做到“一战成名”,但能和乔丹同场竞技,也能将自己的估值翻个几倍,
所以,每一次,乔丹想都不想,就拒绝了他们, 乔丹告诉记者:“我即使赢他一万次,你
们都会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,但只要他第一万零一次赢了我,‘有个无名小卒打赢了乔丹’
这条新闻你们就能报道一辈子,这笔交易对我一点不划算。”
我们应该像“新秀”一样,利用“乔丹”上位,才能在他们大脑中投下问号和惊叹号
广告语的三大原则:
上接战略—— 一句话解决冲突
下接地气—— 一句话传播冲突,要讲人话
自带公关—— 一句话制造冲突,放大传播效应
“打土豪,分田地”——毛主席比谁都重视广告语的价值,比谁都擅长利用广告语,解
决老百姓的冲突;利用广告语,制造和敌人之间的冲突
广告语是董事长的重要工作
冲突是战略第一步, 广告语则是冲突战略落地的第一步。
董事长应该像主席一样,高度重视广告语的设计和传播:
与其别人革你的命,还不如自己革自己的命
要么用显微镜,纵向制造自我的冲突,给消费者一个更好的我
要么用望远镜,横向制造自我的冲突,给消费者一个全新的我
熟悉感——人类的大脑会对原本就熟悉的名字,比如:阿里巴巴,亚马逊,喜马拉雅等
等,会有天生的应激反应,很容易就记住了;
形象感——容貌比名字更容易记忆,人类的大脑更容易记住那些能联想出具体形象的品
牌名,比如:“三只松鼠”,“天猫”,“小米”,“苹果”等等,都是有形象感的品牌名;
又熟悉又有形象感的品牌名,自然是最能解决传播冲突的品牌